1、钢琴曲《蓝色多瑙河》是奥地利**音乐家小约翰·施特劳斯作品。 2、约翰·施特劳斯(全名:约翰·巴普蒂斯特·施特劳斯,英文:Johann Strauss Jr.德语:Johann Baptist Strau?,1825年10月25日—1899年6月3日),是奥地利**的作曲家、指挥家、小提琴家、钢琴家。
3、约翰·施特劳斯,通常被称为约翰施特劳斯二世,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。
他的父亲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,他在维也纳建立了一个音乐王朝,创作了华尔兹、伽洛普斯、波尔卡和四重奏,出版了250多部作品。小约翰接着写了500多首音乐作品,其中150首是华尔兹,他超越了父亲的生产力和声望。诸如《蓝色多瑙河》等作品帮助施特劳斯确立了“华尔兹王”的地位,并使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他于1899年6月3日在维也纳**。
4、约翰·施特劳斯与父亲同名,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。为区别起见,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“老”、“小”二字。小约翰·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“圆舞曲**”。
1、作者:小约翰·施特劳斯 2、相关介绍: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于1866年。当时,小约翰·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。
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约请小约翰·施特劳斯为他的合唱队写一首合唱曲。
这时的小约翰·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,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。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。 1867年,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。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,人们正处于悲观、失望之中,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,首演失败。
直到1868年二月,小约翰·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,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,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,并命名为《蓝色多瑙河》圆舞曲。 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。仅仅几个月之后,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。
顷刻间,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,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。直至今日,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**喜爱。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“新年音乐会”上,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。
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**音乐家,被誉为“圆舞曲**”的小约翰·施特劳斯作品。此曲创作于1866年,被称为“奥地利的第二国歌”。
这首乐曲的全称是“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”。
曲名取自诗人卡尔·贝克一首诗的各段**一行的重复句:“你多愁善感,你年轻,美丽,温顺好心肠,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,真情就在那儿苏醒,在多瑙河旁,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。香甜的鲜花吐芳,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,夜莺歌喉啭,在多瑙河旁,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。
《蓝色的多瑙河》圆舞曲(第314号)是小约翰·施特劳斯最**的作品,作于1866年。《蓝色多瑙河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,其实这首乐曲最初并非圆舞曲体裁,而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团的邀请写的一首合唱曲,也是他的**首声乐作品。
乐曲的首演并不成功,后来小约翰·施特劳斯有感于维也纳郊外多瑙河畔的景色,把它改编成一部管弦乐曲,命名为《蓝色的多瑙河》,也就是这样的“歪打正着”造就了这**喻户晓的名曲,被誉为奥地利“第二国歌”。